能读书,才必博
发布时间: 2014-06-11

祝贺同学们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研究,以优异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完成硕博研究生阶段的学业,顺利地毕业。

读研的过程不仅是进入各专业精深研修的过程,更是健全人格、提升心智境界的过程;是训练思维方式,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;是培养敬业精神的过程;也是砥砺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的过程。每每看到同学们在读研期间脚踏实地地潜心向学,恒心求学,用心问学,以勤奋、努力、智慧去研精思远,究微践行,认真书写自己人生目标时,你们的导师都会受到感染,和你们在一起,使我们感到欣慰,觉得变年轻了,好似“花甲花朝仍少年”。我们从你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。

毛泽东同志说过:“世界是你们的,也是我们的,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。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,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,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”。是的,一个欣欣向荣、国力强盛、国民素质一流、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祖国,依赖你们年青一代的建设,实现美好的中国梦,更需要你们付出实实在在的奋斗。

作为你们的导师,我大体上只是做了读书、教书和写书这一档子事。回想我已经走过的人生路,无论是在巍巍井冈山下的一个只有7户农家小山村的6年“土插队”,还是后来在繁华喧嚣的东京、古老静谧的京都进修研究的“洋插队”,抑或是在上外虹口校区或松江校区的研究室里埋头钻研,我总是时不时地琢磨:怎么读好书,教好书和写好书?40多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很难说我书教得有多好、学术专著或论文写得有多好,但是对读书,我倒是有一点心得,那就是:潜心阅读,独立思考。这让我受益匪浅。

郭沫若说过:能读书,才必博,能养气,量必宏。二者不可偏废。张爱玲说:“人性”是最有趣的书,一生一世看不完。林语堂说: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。它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,也有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。叶圣陶说:生活如源泉,文章如溪水,源泉丰富而不枯竭,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。而王佐良则说得更到位:生活在变化:已从印刷品时代进入了音响品时代,而电视屏又似乎在接管一切。然而书香仍是诱人的。黑色的文雅字体印在雪白的纸上,其美学效果也还不是荧光屏上的计算机字体所能代替的。因此,我们还有读书的乐趣。

我相信,今天在座的即将走上或回归工作岗位的研究生同学很快会因为工作、研究、家庭和生活而忙得不可开交,所以想在临别之际与同学们共勉:人生再怎么忙,也不要废弃读书和思考。对我们这样不觉老之将至的导师来说,是活到老学到老的问题;而对你们来说,则是需要挤出时间来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。

有一位前辈学者留出早饭后的半小时读难懂的书,一次只读一段或几句,不贪多而务求细看,多想。慢慢地读,可以读得透些,也就容易看出作者究竟是何意,有无新见,有什么联系,或还有什么没谈到的……能够经得起这样读的书并不多,但真的碰上了,就会越读越有味儿。

经过多读和细读,也许会产生这样的感想:长久起作用的还是这三样东西。一样是:基本的经典大书要熟读(而不只是谈论);另一样是:必要的基本修养,如汉语修养,外语能力、历史及相关的文化知识等;第三样是最重要的:见地和想象力,独立的观点和判断力,绝不人云亦云。

由衷地祝愿大家在鹏程万里、大有作为的年代,有读书和思考永远相伴,健康、阳光、幸福地度过人生的每一天。(本文系谭晶华教授在上外2013年硕博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)